| 廣告聯系 | 簡體版 | 手機版 | 微信 | 微博 | 搜索:
歡迎您 游客 | 登錄 | 免費注冊 | 忘記了密碼 |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

首頁

溫哥華資訊

溫哥華地產

溫哥華教育

溫哥華財稅

新移民/招聘

黃頁/二手

旅游

一年新增820萬感染者,此病兒童極易誤診

QR Code
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,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... 圖標,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,謝謝!
兒童結核病大多隱匿發展、難以診斷,臨床醫生如何有效診療?


“我們最近在關注兒童結核病,發現很多過往被漏診、誤診的病例……”11月初,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(以下簡稱浙大兒院)感染科主任黃麗素主動聯系“醫學界”,講述了她的臨床發現。

幾乎同時,世界衛生組織(WHO)發布最新報告,結核病再度成為傳染病相關死亡的首要原因。2023年全球新增確診病例820萬例,創下1995年開啟全球監測以來的最高紀錄。


浙大兒院感染科主治醫師李嫣認為,雖然我國兒童結核病防控取得一定成效,但疾病負擔仍然較重。“秋季開學後,收到好幾例反復發燒的轉院患兒,結果在我們這兒被確診結核病。”

由於早期症狀不典型、接觸史追蹤困難,兒童結核病大多隱匿發展,很難做到因症就診。每次遇到不明原因發熱或咳嗽的孩子,黃麗素等醫生都格外小心……



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感染科開展科室討論。圖源/受訪者

隱匿感染者

結核病患兒童童(化名),就是差點被“漏掉”的孩子。

1個月前,他沒有明顯誘因的開始發熱,最高燒到38.9℃,時不時幹咳幾聲。父母帶他到當地醫院就診。綜合檢查顯示,白細胞、CRP高,胸部CT提示右肺中葉實變伴肺不張。

當地醫生最初考慮是重症肺炎,開了頭孢他啶、阿奇霉素靜滴。用藥5天後,童童的體溫稍有好轉。


“像這種發燒、咳嗽一周多,影像學提示大葉性肺炎,臨床往往首先考慮支原體等非典型性病原體感染。”李嫣解釋。

但當地醫生心存懷疑。童童用藥後一直沒有完全好轉,仍有陣發性咳嗽,他們建議轉至浙大兒院進一步問診。

黃麗素介紹,在浙大兒院,針對不明原因的持續發燒或咳嗽,且經過常規抗菌藥物治療但效果不明顯的患兒,就會考慮排查結核病,“因為非典型的兒童結核病在臨床非常多見。”

相較於成年人,兒童結核病的臨床表現多樣,0-12個月的患兒和10歲以上患兒的表現可能完全不同,普遍缺乏咳嗽、發熱、體重下降等典型症狀,容易被誤認為普通感冒等。


“我們遇到過只咳嗽不發燒的患兒,還有只發燒但沒其他症狀的。”李嫣對一名體形消瘦的結核病患兒印象深刻,家裡人一直以為他是脾胃不好,喂過不少開胃藥。

發現不易,臨床漏診、誤診隨之增加。WHO在2023年版“消除兒童和青少年結核病路線圖”中指出,15歲以下兒童結核病的誤診、漏診率達40%,5歲以下者甚至高達69%。

一項針對溫州地區324例學齡期兒童結核病患兒的分析顯示,明確診斷最長時間為6個月,延誤診斷132例(占40.7%)。

延遲發現意味著延遲治療,患者可能在環境內長期排菌,使群體傳播危險性大大增加。

浙大兒院目前接診的兒童結核患者主要集中在兩個年齡段,5歲以下幼兒和10-16歲。“前者是因為免疫系統發育不成熟,對結核杆菌的抵抗力較低。後者則是因為社交活動增多,學校、課外班等密閉場所內的接觸風險增高,導致感染風險上升。”黃麗素說。

“2017年,我國肺結核報告發病患者83萬例,新發學生患者例數占全國4.87%。從數據看,雖然校園不是肺結核的高發地,但學校發生結核病疫情影響面大,容易構成公共衛生事件……”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基礎醫學院教授高謙在其文章中指出。


不錯的新聞,我要點贊    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,我來說幾句
上一頁123下一頁
注:
  •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,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!
  • 在此頁閱讀全文
    猜您喜歡:
    您可能也喜歡:
    我來說兩句:
    評論:
    安全校驗碼:
   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
    The Captcha image
    Terms & Conditions    Privacy Policy    Political ADs    Activities Agreement    Contact Us    Sitemap    

   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

    頁面生成: 0.0308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.0014 秒